当前位置: 首页 > 河曲人物 > 河曲:大清百年豆腐坊

河曲:大清百年豆腐坊

2023年06月21日 11:35:07 访问量:89

河曲:大清百年豆腐坊

西口聚焦 西口乡情 2023-03-29 00:01 发表于山西

  河曲视窗网讯(记者 王敏)早上六点多,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,河曲县人民医院附近的大井巷就已经热闹了起来。晨练的老人们一边活动着胳膊腿儿,一边低声交谈着,有说有笑地走进了广记豆腐坊。这是一座延续了一百年之久的豆腐坊,从清朝末期到现在,广家五代都以做豆腐为生,是河曲老城关人熟知的豆腐世家。

  人家是出门卖豆腐,这里是顾客上门找着买

  广记豆腐坊这一代的掌柜名叫广忠义,今年60岁,他的人跟他的名字一样——忠义。所以,他的顾客总是那么多,豆腐也卖得特别快。

  早上630分,第一波顾客已经推开大门进来了,有大嗓门的人在院子里喊:忠义,第一锅豆腐出来了没有?”广忠义遥遥地答应一声:出来了!”于是,人们嘻嘻哈哈地涌进来,这个要喝豆浆,那个要喝豆腐脑,之后再打一块豆腐,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去。

  这些顾客多数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,他们与广忠义已经认识几年乃至几十年了。广忠义的豆腐是啥味道,恐怕他们闭着眼睛也能闻出来,街头摊上卖的豆腐,他们吃不习惯。因了每天早上的这份相遇,他们彼此间也是混得烂熟,谁家在哪里住,谁家爱吃豆腐馅的包子,谁家爱喝豆浆,大家都一清二楚。

  快七点了,人渐渐多起来,喝豆浆的自去舀豆浆,买豆腐的只消叫唤一声,广忠义就应声去打豆腐了。夏季的早晨,天气还比较热,广忠义光着膀子,笑嘻嘻地按照顾客的要求,一刀下去,三块钱、两块钱或五块钱的豆腐就打好了。豆腐坊里没有称,广忠义也不需要称,他一刀下去,份量总会在你说的那个数字上多个一两半两的,绝不让你吃亏。买豆腐的人伸长了脖子,快手快脚地将装好的豆腐接过来,自己将准备好的零钱丢进广忠义的钱匣子里去。需要找零的,就撅着腚自己去里头找,广忠义也不管。豆腐坊面积不大,人多的时候,你挤着我,我挨着你,后面的人能排到院里的枣树下面。广忠义头也不抬,手脚麻利地将做好的豆腐切成一块一块,再递到顾客的手里。桌上放的那个钱匣子,他顾不上看,也从来没有看过。奇怪的是,他这样粗心大意,钱匣子里的钱却从来没有少过,也没有哪个人会提着豆腐偷偷溜走。有时候,有的顾客忘了带零钞,举着一张百元大钞在那里喊:老广,我今天忘了带零钱,这一百元你给我找一下哈!”广忠义头也不抬:明儿个来了再给呗,不在这一天两天的。等着找钱的人没了奈何,站在那里发愣。后面的人笑着起哄:拿这么大个钱来买豆腐,想全买走呀?不让我们吃啦?”也有热心人出主意:算了,我们大家互相找吧!”于是,在热热闹闹的人群外面,大家你三块我五块地自发替老广做起了收银员。谁买多少钱的豆腐,谁自己心里清楚,老广不记,大伙儿自个儿记着就行。要说自主收钱有没有什么其它特殊缘由,广忠义笑呵呵地说:钱脏,手不能碰。简单的一句话,道出了老广的坚持和执著,更透出了他的厚道与纯朴。在道德沦丧的今天,这种自助式的买卖几乎已经成了传说,广忠义却坚持了几十年,不光他习惯了,顾客也习惯了。在买与卖的交易中,传递的不光是诚信和热情,更是人与人之间那份温馨的情意。

  街上的豆腐摊子不少,服务态度也很不错,但老广还是和他们不一样。人家是出门卖豆腐,这里是顾客上门找着来买。第一锅豆腐刚出锅,就有早起的人跑来吃热豆腐了。往往等不到九点,第一锅豆腐就没了。十点多的时候,第二锅豆腐也销售告罄,来得晚的人只好遗憾而归,怪怨自己不该睡了懒觉,错过了老广的豆腐。

  百年传承的豆腐坊,有广家代代相传的信念和原则

  清朝末年,广家祖宗广奇文开始做起了豆腐生意,他用那一块块小小的豆腐,养活了全家老小,也积攒了一肚子做豆腐的经验和技能。后来,他的儿子广新成子承父业,小小年纪就开始学做豆腐。不光如此,他还将父亲的生意经一代代地传给后人:做豆腐最重要的是诚信,要公平交易,不可贪图利润来欺诈顾客。广家的子孙后代秉承了祖宗的精神,一辈子只在如何做好豆腐上下功夫,用自己的诚信和仁义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和尊重,也靠着小小的豆腐,在河曲这方水土中谋得了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
  广忠义还记得,自己的爷爷广耀的豆腐做得特别好,自己的父亲广建山耳濡目染,也早早地学会了做豆腐。在自己童年的时候,总有街坊邻居隔着四合院的墙头喊:老虎(广建山的小名),有豆腐没了?”父亲总是高高地回应一声。有时豆腐卖完了,就把自家留着吃的豆腐送给别人。父亲总是说:别看做豆腐是件小事,做好做不好可有大学问哩,这里头不能有半点儿偷懒的时候!”当自己上手学做豆腐的时候,广忠义才深深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作用。

  河曲这地方地理环境比较复杂,沿川一带和山区的农作物收成完全不一样。因此,做豆腐的原料也必须严格把关。广忠义收豆子有两个原则:黄豆不收,不好的黑豆也不收。据他说,黄豆种植周期太短,个头大,但没有精气,还是黑豆做出来的豆腐口感好。每年到了收黑豆的时候,广忠义就拜托相熟的粮贩子,花高价从山区购买上好的黑豆。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,广忠义收黑豆价钱总要比别人高一点,但他对豆子的质量要求很高,他总说:好豆子才能做出好豆腐。

  广忠义做豆腐,延续的是广家代代相传的方法。不论是经济富裕的时候,还是困难时期,他都严格按照一斤黑豆出二斤豆腐的原则来办。有些内行的人跟他说:一斤豆子完全可以出三斤豆腐,老广,别跟钱过不去呀!”广忠义笑笑说: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,怎么能乱来呢?”

  老广的豆腐卖得好,不到半天的功夫两锅豆腐就能卖个精光,许多慕名而来的人劝他扩大规模,也能多挣点钱,广忠义都拒绝了。老广的心里有自己的一秆秤:从1981年到如今,他做了30多年的豆腐了,一锅豆腐在120斤左右,误差不超过5公斤。这个数字,是他能够享受到做豆腐的乐趣,又不为做豆腐所累的极限。每天凌晨两点半,广忠义就习惯性地起床了。打炭、烧火、磨豆浆,这些工序就像烙印在他心头似的,有条不紊,一丝不苟。过滤豆浆的时候,广忠义要将这个程序重复四五遍,看着乳白色的浆液带着豆子的清香淳淳地流下来,他的心里总有一种满足和幸福的感觉。

  该点浆了,广忠义打开陪伴自己多年的酸浆瓮,一股香酸的味道扑鼻而来。这两个酸浆瓮是广忠义的宝贝,平时经常保持在200多斤的量,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误自己做豆腐。他说,别的地方用卤水或者石膏点豆腐,但河曲人还是习惯吃酸浆点的豆腐。这里面,还有个故事哩!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,一位孝子照顾着自己孀居多年的母亲。因为家里贫穷,孝子总是想方设法地为母亲变换口味。母亲爱喝豆浆,孝子就每天给母亲做一碗豆浆递到跟前。有一回,母亲自言自语地说:天天喝豆浆,老是这一个味儿……”孝子自此就动了心思,想给母亲换个口味。可是,家里贫困如斯,拿什么来改善生活呢?偶然的一个机会,孝子灵机一动,将炕头的浆米罐子揭开,倒了半碗酸浆到豆浆锅里。没想到,豆浆马上凝固了起来,变成了豆腐。后来,一传十,十传百,河曲人就学会了用酸浆点豆腐。

  在现代社会里,好多人都摒弃了用酸浆点豆腐的方法,改用了别的方法。广忠义却从来不这样,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的酸浆瓮,保持着这原始的手艺,也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永远不变的好口感。

  吃惯广记豆腐的顾客都说:广忠义的豆腐做得就是好吃,又坚又软,夏天还不容易坏。问起这不容易坏的秘诀,老广笑了:哪有什么秘诀呢?无非是把豆腐完全煮熟而已。如果怕失了份量,煮个半生不熟,再用凝固剂强行凝固,自然坏得快了。这些挣钱的诀窍,老广并非不懂,而是不愿,也不屑去做啊!

  作为传承百年的豆腐世家,做豆腐已经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,更多的时候,它成了广忠义的一种乐趣,一种思想寄托。老广说:我的身体好得很,没有任何毛病,最起码还能做30年豆腐。看到大家爱吃我做的豆腐,我心里高兴,觉得自己活得特别有意义。将小生意做成人生的大哲理,或许,这就是大清百年豆腐坊传承的秘诀吧!

 

编辑:杨振明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忻州市河曲中学 特此声明。